【学党史·我打卡】9月18日
答案:
党的理论、路线、纲领、方针、政策和各项工作,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,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,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,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;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的,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,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,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;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,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,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,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、政治、文化利益。
解析:
从2000年起到新世纪头十几、二十年,一大批年轻干部要走上中高级领导岗位。在这种情况下,从严治党,进一步全面提高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的素质,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。
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考察工作时,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,指出:“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,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、建设、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,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,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,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。”高州因此成为“三个代表”的发源地。
2001年7月1日,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,对“三个代表”作了具体要求,将其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,即:“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,就是党的理论、路线、纲领、方针、政策和各项工作,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,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,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,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。””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,就是党的理论、路线、纲领、方针、政策和各项工作,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的,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,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,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。””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,就是党的理论、路线、纲领、方针、政策和各项工作,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,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,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、政治、文化利益。”这就是“‘三个代表’要求”的科学含义。
2002年5月31日,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着重阐述了“三个代表”的历史地位和贯彻“三个代表”的根本要求。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上,江泽民阐明了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方位,并进一步阐述了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,提出了全面贯彻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的要求。这几次阐发,对于提高人们对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的认识,起了很大作用。
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随后被写入了《中国共产党章程》。2004年全国人大修改宪法时正式写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。党的十六大确立了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。
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,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,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。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、执政之基、力量之源。集中概括了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、实践活动,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、根本准则、根本依据,成为指引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。
(资料来自:《党史党建知识1000题》《辉煌岁月:党员干部党史知识必修》)
温馨提示
如已完成请点击”已登录“